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見過一些比父母更加成熟的孩子們?他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比自己的父母更加的遊刃有餘。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本應該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為什麼孩子們會被逼得一身本領,自己會做的事情遠遠的超過了自己的年紀。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在差不多六歲的時候就會煮飯,洗衣服,甚至哄自己的妹妹睡覺。可她也只是一個渴望父母能夠照顧她的小孩子啊。有時候她鬧脾氣不做的時候父母會比他更加的任性,還會之中她不夠孝順。
最後她也就只能在父母的指責上拾起了一定的生活碎片。照顧著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還要照顧著比自己還像小孩的父母。
在小時候她甚至思考過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孩子,事實總是讓人那麼難以接受,她的父母確實是她的親生父母,卻從未真正的做過她的父母。直到現在她看見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自己的感受都十分的複雜。
其實我的這位她在小的時候就被"親職化"了,但是她自己還不知道。在父母的期待之下她開始變得又乖又懂事。那麼什麼是"親職化"呢?
什麼是"兒童親職化"現象?"兒童親職化"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角色對調。
被"親職化"的孩子們他們的個人需求會隨著父母的需求而逐漸被犧牲。這種孩子們會主動犧牲自己的感受去照顧,安慰,關注甚至引導父母們的理性和感性需求。
擁有"親職化"兒童的父母們往往是沒有在平常的生活中盡職的履行自己的義務的,他們會把自己需要履行的義務轉嫁給家中的一個孩子或者多個孩子。兒童"親職化"的類型"親職化"一般具有雙重性,分別是情緒性和工具性。情緒性情緒性的"親職化"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毀滅性的,因為他們需要滿足父母與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
當家中的某一重要角色缺失的時候,他就需要充當這一個角色,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不良的人際關係。
比如當一個家中這個父親的角色缺失而母親比較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孩子就需要充當父親的角色給予母親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這其實就是母親利用孩子去滿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是很難有正常的人際關係的。
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單親家庭的孩子跟媽媽的關係是一場緊密的,有時候甚至無法忍受離開媽媽的時間過長。這是因為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孩子與媽媽之間產生了畸形的人際關係。
工具性工具性則是一些本應該有父母來完成的事情父母利用孩子們來幫助他們完成。
我們可以就農村裡的長子來說。在農村,只要你是長子,你就必須要時時刻刻的照顧著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但要給他們煮飯,喂他們吃飯,哄她們睡覺,有時候弟弟妹妹們生病的時候父母還會責怪你做的不夠好。
因此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長子的童年被毫不留情的剝奪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代替父母們照顧弟弟妹妹們。
因此他們在長大之後對於父母的感情是愛恨交加的,他們感謝父母要自己撫養長大,但是他們又痛恨父母剝奪了自己的童年。
不過由於從小父母就灌輸給孩子們他們年齡大的必須要照顧小的這種思想,所以孩子們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憤怒的。
因此他們會把這些憤怒的情緒轉嫁給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當一個人對於他們寄予需求的期望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產生被動的憤怒或者是爆發行的憤怒。
"親職化"對於孩子們會有什麼影響?人際關係困難"親職化"的孩子們他們在構建人際關係的時候會比其他的孩子們更加的困難,因此從小他們就開始承擔超出自己年齡的責任。這讓他們不懂得應該如何去跟自己身邊親密的人建立一個良好又親密的關係。難以產生情感聯結從更深層次來說,"親職化"對於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情緒虐待。它會在隱形之中給予孩子們難以估計的傷害,孩子很難跟其他人之間產生情感之間的聯結。
擁有"親職化"孩子的父母他們沒有像正常的父母一樣給予孩子們需要的情感依賴與物質需求,給予孩子們一定的空間發展獨立的人格。相反來說,他們需要孩子們給予他們自己需要的情感依賴與感情需求。
形成不良的個性這種畸形的關係會讓孩子們形成兩種不良個性。
一種是服從,對外界對他們的索求有求必應。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優先考慮周圍的人,希望能夠取悅別人,嚴重點來說這種孩子會有一定的自虐傾向。
另一種個性則是像困在城堡里的一隻"困獸"。這種孩子對於外界一直保持著一種防禦狀態。由於過往的成長經歷讓他有一點點的反叛,當他們的叛逆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虐待的傾向。
無論是以上兩種的哪一種個性,或者是兩種個性都有的孩子。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對於人際關係的看待也是不正常的,在外界的刺激下他們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
孩子們之所以會"親職化",也是因為擁有"孩子化"的父母,那麼當我們擁有"孩子化"的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當擁有"孩子化"的父母的時候,孩子應該怎麼做?應該客觀的去看待父母"親職化"的孩子們往往是十分孝順的,他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不開心。因此就會把父母肩上的責任全部壓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不可取的。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親職化"的現象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的縱容父母。
我們要客觀的去看待自己的父母,容許他們犯錯,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當我們拒絕去做那些父母應該自己做的事情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不孝的孩子。
只有客觀的看待我們與父母之間角色的顛倒問題才能不被卷進"親職化"的這個漩渦。嘗試重新成為孩子我們的年紀並不應該背負那麼多本不應該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那些東西不僅會壓垮我們幼小的身體,還會在小時候就扭曲我們的思想。
我們在正確的看待自己與父母之間角色的顛倒之後就可以重新回歸到自己的角色里了。
我們可以去那些自己很想去的地方,可以跟自己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大人撒嬌。不用把所有的事情都壓積在自己的身體,無憂無慮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童年。
尋求專業幫助當我們的"親職化"有點嚴重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去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我們可以在跟諮詢師的對話過程中逐漸釋放那些自己壓積在內心的各種負面情緒。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己解放出來,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了顧及父母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由於父母們的狀態差不多已經定型了,所以我們是很難去改變"孩子化"的他們的,但是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狀態。
儘管被我們被不負責任的父母剝奪了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可以成為好大人的。
我是小E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孩子又乖又懂事?家長要開始警惕了,小心「兒童親職化」現象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見過一些比父母更加成熟的孩子們?他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比自己的父母更加的遊刃有餘。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本應該在父母懷裡撒嬌的年紀,為什麼孩子們會被逼得一身本領,自己會做的事情遠遠的超過了自己的年紀。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在差不多六歲的時候就會煮飯,洗衣服,甚至哄自己的妹妹睡覺。可她也只是一個渴望父母能夠照顧她的小孩子啊。有時候她鬧脾氣不做的時候父母會比他更加的任性,還會之中她不夠孝順。
最後她也就只能在父母的指責上拾起了一定的生活碎片。照顧著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還要照顧著比自己還像小孩的父母。
在小時候她甚至思考過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孩子,事實總是讓人那麼難以接受,她的父母確實是她的親生父母,卻從未真正的做過她的父母。直到現在她看見自己的父母的時候自己的感受都十分的複雜。
其實我的這位她在小的時候就被"親職化"了,但是她自己還不知道。在父母的期待之下她開始變得又乖又懂事。那麼什麼是"親職化"呢?
什麼是"兒童親職化"現象?
"兒童親職化"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角色對調。
被"親職化"的孩子們他們的個人需求會隨著父母的需求而逐漸被犧牲。這種孩子們會主動犧牲自己的感受去照顧,安慰,關注甚至引導父母們的理性和感性需求。
擁有"親職化"兒童的父母們往往是沒有在平常的生活中盡職的履行自己的義務的,他們會把自己需要履行的義務轉嫁給家中的一個孩子或者多個孩子。
兒童"親職化"的類型
"親職化"一般具有雙重性,分別是情緒性和工具性。
情緒性
情緒性的"親職化"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毀滅性的,因為他們需要滿足父母與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
當家中的某一重要角色缺失的時候,他就需要充當這一個角色,這會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不良的人際關係。
比如當一個家中這個父親的角色缺失而母親比較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孩子就需要充當父親的角色給予母親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這其實就是母親利用孩子去滿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是很難有正常的人際關係的。
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單親家庭的孩子跟媽媽的關係是一場緊密的,有時候甚至無法忍受離開媽媽的時間過長。這是因為在長期的相處過程中孩子與媽媽之間產生了畸形的人際關係。
工具性
工具性則是一些本應該有父母來完成的事情父母利用孩子們來幫助他們完成。
我們可以就農村裡的長子來說。在農村,只要你是長子,你就必須要時時刻刻的照顧著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不但要給他們煮飯,喂他們吃飯,哄她們睡覺,有時候弟弟妹妹們生病的時候父母還會責怪你做的不夠好。
因此我們總是可以看到長子的童年被毫不留情的剝奪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代替父母們照顧弟弟妹妹們。
因此他們在長大之後對於父母的感情是愛恨交加的,他們感謝父母要自己撫養長大,但是他們又痛恨父母剝奪了自己的童年。
不過由於從小父母就灌輸給孩子們他們年齡大的必須要照顧小的這種思想,所以孩子們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憤怒的。
因此他們會把這些憤怒的情緒轉嫁給自己的朋友或者是自己的另一半。當一個人對於他們寄予需求的期望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產生被動的憤怒或者是爆發行的憤怒。
"親職化"對於孩子們會有什麼影響?人際關係困難
"親職化"的孩子們他們在構建人際關係的時候會比其他的孩子們更加的困難,因此從小他們就開始承擔超出自己年齡的責任。這讓他們不懂得應該如何去跟自己身邊親密的人建立一個良好又親密的關係。
難以產生情感聯結
從更深層次來說,"親職化"對於孩子們其實是一種情緒虐待。它會在隱形之中給予孩子們難以估計的傷害,孩子很難跟其他人之間產生情感之間的聯結。
擁有"親職化"孩子的父母他們沒有像正常的父母一樣給予孩子們需要的情感依賴與物質需求,給予孩子們一定的空間發展獨立的人格。相反來說,他們需要孩子們給予他們自己需要的情感依賴與感情需求。
形成不良的個性
這種畸形的關係會讓孩子們形成兩種不良個性。
一種是服從,對外界對他們的索求有求必應。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是優先考慮周圍的人,希望能夠取悅別人,嚴重點來說這種孩子會有一定的自虐傾向。
另一種個性則是像困在城堡里的一隻"困獸"。這種孩子對於外界一直保持著一種防禦狀態。由於過往的成長經歷讓他有一點點的反叛,當他們的叛逆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就會出現虐待的傾向。
無論是以上兩種的哪一種個性,或者是兩種個性都有的孩子。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對於人際關係的看待也是不正常的,在外界的刺激下他們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
孩子們之所以會"親職化",也是因為擁有"孩子化"的父母,那麼當我們擁有"孩子化"的父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當擁有"孩子化"的父母的時候,孩子應該怎麼做?應該客觀的去看待父母
"親職化"的孩子們往往是十分孝順的,他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不開心。因此就會把父母肩上的責任全部壓到自己的身上,這是不可取的。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親職化"的現象的時候,我們不能一味的縱容父母。
我們要客觀的去看待自己的父母,容許他們犯錯,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當我們拒絕去做那些父母應該自己做的事情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我們是不孝的孩子。
只有客觀的看待我們與父母之間角色的顛倒問題才能不被卷進"親職化"的這個漩渦。
嘗試重新成為孩子
我們的年紀並不應該背負那麼多本不應該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那些東西不僅會壓垮我們幼小的身體,還會在小時候就扭曲我們的思想。
我們在正確的看待自己與父母之間角色的顛倒之後就可以重新回歸到自己的角色里了。
我們可以去那些自己很想去的地方,可以跟自己同齡的夥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大人撒嬌。不用把所有的事情都壓積在自己的身體,無憂無慮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童年。
尋求專業幫助
當我們的"親職化"有點嚴重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去尋求專業諮詢師的幫助。我們可以在跟諮詢師的對話過程中逐漸釋放那些自己壓積在內心的各種負面情緒。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己解放出來,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為了顧及父母的感受而委屈自己。
由於父母們的狀態差不多已經定型了,所以我們是很難去改變"孩子化"的他們的,但是我們可以改善自己的狀態。
儘管被我們被不負責任的父母剝奪了許多快樂的童年時光,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可以成為好大人的。
我是小E媽媽,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